学院邀请复旦大学陈斌斌教授做“家庭中的二元数据分析及其应用”学术讲座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11-05浏览次数:10

学术前沿讲座对青年教师和硕博士的学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开拓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科研能力,学院于113日邀请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陈斌斌老师开展线上学术讲座,题目为“家庭中的二元数据分析及其应用”主持人是学院副教授朱晶晶老师,参加讲座的不仅有学院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还有来自长三角其他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共五十余人。



  陈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方法介绍,第二部分是以硕士论文为例介绍共同命运模型的使用,第三部分为互动答疑环节。

  在第一部分方法介绍里,陈斌斌教授提到了家庭中的两个概念(即非独立性和相互依赖)和肯尼社会关系模型(Kenny' s Social Relations Model)。社会关系模型中包括了行为者—伙伴相互依赖模型和共同命运模型,陈教授重点讲解了共同命运模型(CFM),该模型在理论上非常重要,它表示了关系和家庭层次的构建是如何相关以及如何相互影响的,并呈现了家庭中动态的相互影响的过程。同时,陈教授也指出共同命运模型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那就是要找到从概念上评估二元和家庭层次结构的方法,更多地评估二元和家庭层面的构念,并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分析这些数据。



  讲座第二部分陈教授以硕士论文《婚姻质量对父母协同养育的影响:基于共同命运模型的跨层中介分析》为例进行详解。该论文已在《心理学报》上发表,其创新之处在于将共同命运模型进一步扩展成基于共同命运模型的跨层中介模型,将家庭层面与个体层面灵活融合于共同命运模型中,即通过父亲和母亲个体层面的教养能力感进一步探寻了家庭整体婚姻质量对协同教养的作用机制,为维护与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提供启示。



  第三部分的互动答疑环节大家争相提问,学院博士生潘宝城就共同命运模型的代码设计、潜在变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研究设计中儿童性别和家庭中孩子数量的调节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博士生张警辉就主客体互倚模型与共同命运模型的联系与区别、共同命运模型中共同命运变量的选择依据等问题进行了提问。陈教授对大家的提问表示欢迎,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讲座最后,朱晶晶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对陈教授表示感谢。陈教授的讲座把理论和实践融合贯穿,既有前沿知识理论的介绍,又有具体案例的分享,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助力学术科研能力的提升。

 


(撰稿:徐伊茗 赵成丽)